证券时报官方微信公众号

扫描上方二维码关注微信公众号

证券时报官方新闻客户端

扫描上方二维码下载客户端

首页 > 新闻 > 深度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新闻>深度

林海峰万字演讲:十四五期间,如何利用金融科技管好钱袋子

2021-04-13 21:35 来源: 全景财经
全景财经 2021-04-13 21:35

“你希望跑赢GDP,那你需要什么?必须需要有一定的权益类资产配置,权益类资产的配置都是在直接融资市场上面才能进行的。”

“如果整个资本市场的资金性质都偏短期,这就是一个巨大的问题,是要去解决的。”

“GDP在高速发展,股市也不错,过去10年股市平均年化收益率有10%,让中国50%主动管理的基金都是跑赢市场的。但是到最后居民能够在基金上面挣钱的可不多。”

以上观点,是腾讯公司副总裁、腾讯金融科技总裁林海峰,在由深圳证券交易所、广东证监局、深圳证监局主办,深圳投教基地、深圳市全景网络有限公司、全景投资者教育基地承办的2021年投资者服务季“投知共享汇·十四五前瞻”系列活动中,作出的分享。

图片

本次“十四五期间,如何善用金融科技管好居民的钱袋子”的主题分享活动中,林海峰从金融行业融资结构性问题等宏观大背景出发,梳理了金融科技行业居民配置大浪潮、长期资金结构变化、优质上市公司聚集以及监管逐步优化等机遇,同时公司从业内专业人士角度出发,分析了金融科技如何赋能当下的行业,并对未来发展方向给出专业角度的看法。

(以下为林海峰演讲实录,略有删减)

宏观环境正面临巨大变化

林海峰:各位朋友大家好,非常感谢深交所给我这样一个机会,跟大家来分享我们对财富管理这个行业的一些思考和看法。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十四五期间如何善用金融科技,管好老百姓的钱袋子。

其实我们在经营业务的时候,一天到晚在思考的是什么呢?是如何让财富管理这样的一个需要很高投入,很高专业性的服务,能够深入到千家万户,让更多人分享到整个国家经济和国家财富成长的结果,这就是我们每天都在思考的问题。

今天处在非常幸运的一个阶段,因为不管是国家大事、监管趋势,还是科技的一些底层研究和能力,都让这件事情变得越来越有可能,所以今天就想把我的一些思考跟大家分享一下。

我的演讲分成四部分,首先跟大家分享一下我们对整个宏观环境的看法,第二个希望跟大家分享一下我们对机遇的看法。基于宏观环境和机遇,对这个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有一个判断,最后也有一些思考和建议。

图片

在宏观环境上,我看到易主席前两天在一个高峰论坛上的一番话,是代表监管非常重要、核心的态度,当中最突出是什么?他说是结构性问题,我们今天面临的主要矛盾不是规模问题,而是结构性的问题。所以在了解这个行业目前所处状况的时候,我们一定要去思考有哪些结构性的问题是值得我们去思考,值得我们去解决。

当然,易主席在他的讲话当中提到了很多不同的结构性问题,包括上市公司、投资者、资金性质、中介机构的结构性问题等等。我们作为财富管理业务的一个平台,思考的是过程当中,我们能够帮助解决或者优化哪些结构性的问题,让整个行业能够变得更好。

另外,跟整个宏观趋势有关,这个行业有多大?中国GDP一共是100万亿人民币左右,73万亿金融资产大概是GDP的73%,中国的居民银行存储蓄大概88万亿,储蓄加上金融资产一起约150万亿,这是一个巨大规模的量级。

但是今天和它应该的量级相比,其实是处在非常不匹配的地位,这也是刚才易主席说整个行业有结构性问题,就是指它融资方式的结构性问题。

今天中国还是间接融资占主流,直接融资的规模比较小。如果把同样的数据搬到美国来看,美国整个GDP大概是20万亿,整个居民的金融资产,大家猜一猜是多少?是100万亿美金。

20万亿美金的GDP,100万亿美金的金融资产,然后在金融资产当中储蓄占比是13%。也就是说有80多万亿,近4倍GDP的金融资产进入了直接融资市场。这么一比就会发现,我们直接融资市场目前还是非常不够的,像73万亿的中国居民金融资产,还不完全是直接融资,比方银行理财就不是直接融资,信托也不完全是直接融资。

为什么一定要推进直接融资?

直接融资是非常好的高效资源配置的方式,通过资本市场的资源配置,能够让更多的资源流到健康的企业,健康的企业会获得更多的资源,产生更大的社会价值。所以直接融资对整个行业结构是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另外一方面,作为个人,你希望跑赢GDP,那你需要什么?必须需要有一定的权益类资产配置,权益类资产的配置都是在直接融资市场上面才能进行的。如果不进行权益类资产的配置,可能会跑赢通胀,但是你跟GDP的差距会比较明显。

所以整个行业趋势是直接融资的规模会越来越大,这是我们面临的另外一个宏观环境。

第三个面临的宏观环境是在合规的基础上,技术所起到的作用会越来越大,我们必须要在底线上,用科技的力量来创造出真正的社会价值。一方面的社会价值是如何让老百姓钱袋子变得越来越鼓,另外一方面的社会价值就是资源如何能够配置到更加需要的一些行业当中去。比方说碳中和、绿色金融等,都是我们在探索的一些方向。

这三个是我们今天面临的非常重要的一些宏观的环境。

四大机遇接踵而至

林海峰:另外一个角度来看,整个行业其实面临一些前所未有的机遇,这个机遇是非常巨大的,下面跟大家分享我们所观察到的四个机遇。

第一个机遇是中国老百姓的钱越来越多流向金融资产配置。

在过去20年,其实不用太多考虑金融资产配置的问题,坦白讲,如果各位的父母或者自己在过去20年买了一套房,你基本上是完全能够跟得上GDP的发展,完全能够享受整个经济发展的一个结果。

图片

但是大家看到房价的走势非常清晰了,“房住不炒”,慢慢成了监管方的核心监管思路。房产在一段时间内,的确是会创造大量的财富积累,但是房是用来干嘛的?到最后是用来消费的,消费是由什么来决定的?是由人均的住房面积来决定的。

当人均住房面积已经在中国变到一个比较舒适的水平以后,再多的住房面积边际收益是会递减的,再大的房子未必能够带给每个消费者更多良好的体验,反而是人们有更多的其他需求。因此房子在未来20年基本可以肯定,不会像过去20年一样,成为一个良好的资产配置标的。那房子不能配,那就要配到其他地方,金融资产是非常重要的配置目标。

今天房产跟美国相比,它在居民资产结构当中是处在倒退的一个状态。未来随着房产的升值空间越来越低,金融资产就成为越来越重要的一个标的,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趋势,需要认识到。

第二个机遇,是越来越多的长期资金开始进入到资本市场里面。

社保现在的上限是30%,险资的上限也不断在提高,监管和国家非常清晰地表明,需要有更多的长期资金进入到资本市场。这些资金不仅是给资本市场带来量的变化,更重要的是带来了结构性的变化。

长期资金会带来长期的投资行为,长期投资行为会形成市场长期的稳定剂,他们是资本市场很重要的锚。我们资本市场过去的资金性质是有问题的,大量短期资金在里面,个人散户炒股是短期资金,明天涨了恨不得就马上抛掉,后天跌了也得抛。

散户的投资风格又影响到基金的投资风格,如果整个资本市场的资金性质都偏短期,这就是一个巨大的问题,是要去解决的。长期资金不断入市,会慢慢解决这个问题,这是整个市场结构非常重要的一个变化。

第三个是非常可喜的变化,将来会有越来越好的上市公司,出现在我们资本市场的体系当中。

你不管是什么样的资金进来,最后挣钱的核心原因是有好的上市公司存在。为什么能够在资本市场上挣钱,说白了就是经济在发展,资本市场的上市公司又是在整个经济体当中相对而言更加优质的那一群,这些优质公司在经济发展过程当中创造更大的价值,它自己也获得更大的价值。而你作为他的股东,就成为分享他价值的一份子。这是最根本的逻辑,所以为了有一个好的财富管理行业,必须要有好的资本市场。

2020年的时候,上市公司总数395家,其中注册制公司超过了前一年所有上市公司总和,随着越来越好的公司进入到资本市场,财富管理行业才能够有真正创造价值的根源。

第四个是在监管上面,推出的一系列举措。

统一监管,在资管新规推出以后,大家都是同一个标准,对所有的东西都是净值化,所有都是按照统一方式进行监管。其实是给资本市场金融资产的生产环节,起到非常大的规范性作用。

另外一个就是打破刚兑,这对我们这个行业太重要了。因为如果你有6%、7%的保本的刚兑型产品可以去买,你不会想去任何做配置做什么配置。随着打破刚兑,过去5%、6%、7%的刚兑性产品再也没有了,不管你是保险公司发的养老保险,还是银行发的银行理财,还是基金公司发的公募基金等,用户开始要对风险有一个学习适应和理解的过程。

只有当他真正的理解了什么叫风险,才明白配置的意义,才知道要获得更高的收益,首先要去承担更高的风险。

因为有了统一的监管、打破了刚兑,让风险收益曲线更加地符合金融规律,所以行业才能有良性竞争,才能让更专业的服务能力脱颖而出。

业务需求随之变化

林海峰:基于这么多的机会,整个行业可能会发生一些变化。那在平时的业务当中,我们是怎么样思考?我们应该在哪些地方使劲?下面跟大家分享我们平时业务上的一些思考。

第一个,回到今天的主题是如何善用金融科技来管好老百姓的钱袋子。金融科技到底在这个行业当中有什么作用?因为金融科技这个词大家都说得很多,前一阵子是香饽饽,所有人都恨不得说自己是个金融科技公司。然后又有一阵子,没有人想跟金融科技名挂上钩,一说金融科技老觉得是P2P。

那金融科技是干嘛的?为什么在财富管理这个行业当中,金融科技的作用那么重要,我可能要从财富管理行业的历史开始讲起,这个行业不是一个新的行业,是一个很古老的行业。

自从有了资本市场就有财富管理。最早的财富管理是什么?这批人叫做经纪人或者叫中介,就是不断地去销售股票。当时认为卖股票是销售行为,根本不是个投资行为,但是打的旗号是说介绍给你一些挣钱的机会,所以财富管理行业是这么来的。

慢慢地发展到70年代的时候,美国出现了另外一种新类型的财富管理机构,以嘉信理财为代表的股票中介,更多是销售导向,它是靠佣金来获得它的商业模式。

相信理财的创始人,他觉得说这事情不是一件对的事情,因为我们不应该为了更高的佣金让用户亏钱,应该和用户的利益一致,交易这件事情应该让用户自己去做决定。它引领了一代的财富管理机构,创造了巨大的用户价值。

但今天如果你到中国来看这个问题的时候,你会发现说财富管理虽然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服务,应该是每个人都可以去获得的服务,但是今天要让每个人去获得服务的门槛太高了。因为财富管理行业由于它的专业性、复杂度,是需要有人去直接去服务的。

其实每个人都需要财富管理,但你财富管理的目标到底是什么?这个问题听上去简单,其实是很难的一个问题。因为很多人都想不清楚这件事情的,很多人都觉得目标就是赚钱。但是赚什么钱,赚多长的钱,你愿意承受多大风险的基础上赚钱?

对一个财富管理的用户来说,最重要的是先帮他理清他的投资目标是什么。第二帮他设置正确的预期。第三是在他投资的过程当中,让他获得良好的体验。这三件事情都挺难的。比方说你帮用户来设置正确的预期,金融资产的三个属性有预期,一个是收益,一个是时长,一个是风险。

收益和时长大家都能理解,但风险很多人都理解不了。我们怎么样能够让用户对风险能够有预期,将来会做出很多的模拟、工具、公式、指标来进行管理。比方说最大回撤、盈利概率这些指标来帮助用户来理解风险的概念。

我们在产品当中也注入了用户的投资行为要素,还注入了用户的个性化投教信息。希望全方位地通过行为金融学来刻画出用户他到底是怎么样的一个用户?理解自己能够设置正确的预期,是进行良好财富管理的第一步。

有了预期之后,我们可以在他投资以后进行更好的管理,我们可以在他投资以后,通过社区互动来帮助他度过股市和资本市场的起起落落。也可以通过基于AI的自然语言处理手段,跟用户形成一个更加直接、简单的沟通方式,帮他理解这个基金今天亏了这么多,到底是怎么回事?

要用非常浅显明白的语言把金融产品属性讲清楚,是有大量的工作需要去做的,但是我们认为它是一个可解问题。我们带着一种匠心、一种执着去打磨,迟早有一天用户会越来越理解自己,随着他理解自己,理解他要购买的资产,我们相信他会越能够做出正确的选择和决定。

大家都知道这个行业最大的问题是什么,其实GDP在高速发展,股市也不错,过去10年股市平均年化收益率有10%,让中国50%主动管理的基金都是跑赢市场的。但是到最后居民能够在基金上面挣钱的可不多。

这个问题怎么去解决?没有一招鲜的解决办法,一定是一点点去打磨,让用户加深对自身需求的理解,去设置合理的投资预期,同时优化用户的持有体验,这样用户能够做出对他自己负责,对他自己的钱负责的投资决策,慢慢来真正获得收益。这个就是我们想做的事情,而且我们相信这件事情只能靠科技的力量来做。

科技在哪些层面能够落实?

林海峰:第一个以人为本的价值为先。我们每天都在思考,如何让我们自己的利益和用户的利益,和我们的上游资管机构的利益,能够真正站在一起。

今天你会发现其实这个利益不是完全一致的,我们最近推出了一起投的投顾服务,帮助用户来挑选适合的基金,希望能够降低你的持仓焦虑,然后提升投资的体验。但在我理想中的投顾服务,只有一个收费方法,就是根据用户赚钱的部分来收费。

我们想去抹掉一切地跟交易挂钩的收费行为,包括申购费、赎回费,但是我们今天还是做不到这一点,我们花了很大的努力,已经把基本上能免的费用都免掉了,但是有一些费用就是免不掉,因为根据今天的行业规则,赎回费是要回到基金资产里的,免不掉就是免不掉。

所以还要做有很多的工作,才能让这些投资者、销售机构或者服务机构,以及资产管理方的利益,能够真正的一体化,这是结构性问题。

第二个,我们想解决投资者的匹配问题,解决资金和资产的性质到底能不能合一?其实很多时候用户持有体验差,是因为他根本就买错东西了。你明明就是一个比较保守的一个用户,如果匹配做得不好,你去偏偏去买了一个会回撤百分之二三十的产品,不是很难受吗?很多时候匹配就是为了解决资产和资金性质之间的结构性问题。

第三个是投教驱动。什么叫投教驱动?我一直都是相信人到最后在资本市场上面的获益能力,是跟你的认知正相关的,它其实决定于你的认知水平,这个是没有捷径的。

有时候大家总觉得在资本市场上面,a和b它所在同样一个游戏当中运作,但其实不是。你看到一堆的人都在买卖股票,但他们其实玩的游戏根本就不是同一个游戏,有的人是在进行长期投资的游戏,他所争取的是长期价值生产的钱。有的人他是玩一个短期的游戏,他所争取是互相的零和博弈。

回到为什么我们要投教驱动,我们希望能够帮助投资者能够有更高的投资认知,我们坚信认知是在资本市场上面获得长期收益的、正相关的一个手段。

第四个就是场景化的财富管理,这是我们认为行业一个非常重要的方向。美国401k给整个公募基金行业带来巨大的变革,今天整个401k大概是占美国公募基金规模的38%,就是税延的养老基金账户。现在我们国家税延账户的改革也呼之欲出,已经有很多的讨论和可能的规划。我们认为长期锁定的资金,必然会带来长期的投资行为,也是刚才说的长期价值增值的资金。

未来又该在哪些层面发力?

林海峰:这几点都是我们看到的,我们希望也能帮助解决一些结构性的问题。

林海峰:为什么我们需要一站式的综合财富管理平台? 

第一个思考其实是我们还是非常呼唤、鼓励发展出一站式的综合理财平台。从监管的角度,不同的品类已经放在统一的资管新规下面进行管理了。从用户的角度,每一个用户都有资产配置的需求,资产配置说到底是用户对于资金的收益、持有期和风险的需求不及预期,通过去组合不同的金融资产,实现这些预期之间的匹配。

所以可操作的资产要足够的丰富,才有可能在前端对用户提供符合他的金融资产组合需求。一站式的综合财富管理平台,不仅是对于资产端的重要渠道,对用户更是极其重要的。你不能想象说没有任何一个人,有对用户整体投资配置负责的能力。

第二个,如何能够鼓励金融机构在差异化的竞争状态下进行合作,尤其是从互联网平台的角度。腾讯在经营业务的时候,自己的定位非常清晰,我们是一个代销机构、服务机构,我们不是资管机构,不生产金融资产,我们希望跟尽可能多的与资管机构合作,把他们优质的金融资产能够匹配到合适的用户。

当然,财富管理行业在任何国家从来就不是会赢家通吃的行业。所以应该要有一个行业结构,促进百花齐放的结构,使得各种机构能够合作去给用户提供更好的服务。

第三个,能够创造整个链条上利益都一致化的行业结构。最怕的就是销售机构挣了很多钱,资管机构也挣了很多钱,但投资者老百姓最后没挣钱。

其实行业当中的渠道成本还是比较高的。大家也知道,能够做到10%、15%的长期稳定年化回报已经很不容易了。但在年化回报当中,2%、3%就在销售成本上消耗掉,这个非常不划算。所以需要有一个更好的费率激励机制,能够让整个链条从资管到销售人,到服务人,到服务者,到投资者,能够利益更加好的统一化绑定。

最后我们也呼吁希望能够加速推出养老账户,引入大量的长期资金,是今天这个行业可能会面临的一些变化。

通过进步,不断的迭代,更好的规则,来促进这个行业更加健康的发展,我相信整个财富管理行业其实是越来越好的。也希望投资者能够获得更多的长期收益,跑赢GDP,作为行业的一个从业者,我们就会很心安很开心了。这就是我的一些分享,谢谢大家。

问答环节

图片

问:很好奇未来金融科技公司会是一个怎样的发展逻辑,我们如何判断金融科技公司的价值以及它未来的发展潜力?

答:我这么看这个问题,我觉得不仅是金融科技公司,所有公司都是一样的道理。公司存在的目的是什么?是为了创造客户价值。如果一个公司不能创造客户价值,他就没有任何的价值,他就不该存在。

金融科技是一个非常广泛的概念,金融是存贷汇保(存款、贷款、汇款、保险)四件事情,每一个细分领域其实都有它自己的规律,有它自己创造客户价值的方式。在我看来,既然公司存在的目的就是创造客户价值,金融科技公司存在的目的就是创造金融科技的客户价值。

那金融科技的客户到底是谁?我们作为一个ToC的平台,我们还是一直认为C的价值是我们要创造最重要的价值。虽然资管机构是我的合作伙伴,我会给他创造价值,但我的目的不是给他创造价值,我的目的不是让他的产品卖得越多越好,我的目的是让我客户的收益越多越好,或者我目的是让我的客户获得跟他们的风险偏好匹配的收益,这是我要创造的价值。

金融科技既然要创造让用户获得跟他风险偏好相匹配的收益这件事情,我们的发展方向就是,如何用科技手段把这件事情做得更好。在理财的具体场景上,你需要让用户理解它的投资目标,你需要帮助用户设置正确的预期,然后你需要把用户的风险有一个精准的识别。科技在当中可以起到的作用都是非常大的,所以其实我们要一点点去打磨,希望客户价值能够越来越大。

问:在我的理解当中是腾讯是一家科技公司,无论是在支付、资管还是信贷这一块,在线技术这一块应该是用得非常好的,那人工客服这一块有没有在做?现在很需要无障碍式或者人工智能来触达,公司是否有规划?或者说现在有没有已经在用的?

答: 谢谢,这个问题也很尖锐。首先我们有智能客服,也有人工客服,你在微信上面其实也能找得到这些客服电话去打,打过去也能够打得通,现在我们的接通率也是比较高的,但是人工客服不是唯一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我们一直都觉得,世界上所有的问题都不应该靠堆人来解决,靠堆人解决可能是个笨办法,他是需要的,但他不一定是最有效的办法。

除了人工客服,我们还有另外两个路径,第一个路径我们称之为产品打磨路径,什么意思?就是我们会系统性地去梳理所有的客服报上来的问题,我们会把共性问题从上到下排出来,然后看这个问题到底是怎么发生的。

并不是说只是解决这个问题,因为比方说用户说为什么我这个收益没到账,这是很常见的客户类问题,为什么我这个收益没到账?我们就会去研究为什么这类产品它问收益没到账的问题特别多,是我预期管理的不好了,还是我跟他说要3天到账,结果花了4天到账,没有兑现我的承诺。

还是因为正好隔了一个假期,他没注意到假期这个不算,还是什么。你去拆解一个问题的时候,会发现说其实它有很多的蛛丝马迹的,每一个客服的问题都是需要这样去精心去打磨。我可能在产品上面做一些改动,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不用说再多一倍的人去解决这个问题,这是第一类解决方法。

第二个解决方法,我也承认现在我们的智能客服能力还不够强,这个恰恰就是我们要去构建的能力。我们认为用智能客服来解决客服的问题是个可解问题,为什么呢?

因为他比你跟Siri聊天这个问题简单多了,我们解决一个理财的业务也好,支付的业务也好,过程当中问题的范围是有限的,范围既然有限,我就更容易去找到正确的解法。

我要做的是更好地理解用户,理解他给我发过来的这些信息等等,这就是变成一个小范围的可解问题,或者它可以做到更好的优化,不断去逼近更好的优化,这也是解决这个问题的另外一个重要手段。

问:想知道居民财富管理主要是商业银行的主业吗?那么腾讯公司在金融科技方面做哪些具体的创新,可以给我们大家重点介绍一下吗? 

答:可能需要澄清一下,财富管理不仅仅是商业银行的工作,它是一个很长的链条,链条的一端是投资者,然后是投资者的服务机构,服务机构可以是商业银行,可以是像我们这样的基金代销公司,也可以是一个基金公司本身,它其实是有不同的服务机构在中间一层的,再往上是资管机构,就是他来管理投资的行为,所以它这是一个很长的链条。

我们在这个过程当中,有几个创新点,我们希望帮助用户理解他自己,因为我们认为理解自己是良好的财富管理的第一步,所以我们希望帮助用户能够更好地理解自己。比方说我今天如果问您说您知道自己的风险偏好吗?你可能会回答说清楚,可能会回答说不清楚,但是不管是您回答清楚还是不清楚,我相信都不够清楚。

为什么叫不够清楚?你可能去在任何一个投资过程当中可能去做过一个问卷对吧?然后做一个问卷说我的投资经历是什么,我以前投资投过什么样的资产等等,然后根据问卷你就有了一个判定你是中高风险、还是中低风险的依据,但这个准确吗?其实我们发现判定很多时候是不准确的,因为你在填问卷的过程当中,你填的和你真实自己的认知可能首先就有不一样。

第二就是你此时的你和碰到市场跌了20%的时候,你又是不一样的。所以在不断的变化过程当中,你以为你是不变的,我也以为你是不变的,但你是在变化过程当中的。在变化过程当中,我怎么样能够帮助你更好地理解自己,光靠问卷其实是不够的,我们就需要有更多的比方说你过往的持仓是怎么回事,你在碰到市场波动的时候,你到底是急着去卖还是怎么样?

你会很焦虑地、不断地回来看他们等等,这些行为金融学的这些数据,其实都会帮助你更好去理解你自己。我们想通过金融科技能力,来帮助你更好地理解自己的风险偏好,你投资行为的成熟度,以及你对基础投资理念的认知程度,帮助你更好地理解。

问:刚才您也提到了帮助用户带来更好地了解自己,我也面临这样的问题,去年我的投资预期和今年非常不一样,问卷上面要我来填我预计的年化收益率,但实际上我都不知道我应该有怎样的预计年化收益率才合理。

抖音会根据客户点击视频哪些类别多长时间,去了解到客户的信息,从而再给用户再推新的视频。那金融科技的这种这条道路上,到底我们能做到多么地极致,能够让科技帮助我来明白自己,希望您能再详细地介绍一下,谢谢。

答:这问题是个很好的问题,其实也是我们研究的方向。我们在经营财富管理业务的时候,和经营短视频业务的时候,碰到一个很大的不同点是什么?虽然好像都是我理解你,然后给你推荐不就好了吗?但是很大的不同点是,你在一个短视频的平台上面,或者你在一个资讯平台上面,你的反馈环是非常短的,我给你推一个东西,你喜欢你就会去点,你不喜欢你就不点,所以我立刻就知道你喜欢不喜欢。

林海峰:如何让科技更懂用户? 

然后我有千万次的数据累积,其实我对你的理解是非常深刻,因为反馈环很短,我给你推一个符合的模型,能够立刻从推荐的行为当中得到反馈,说这个东西对不对?对,然后我就可以进行多次的迭代和试错,所以我理解你的速度是相当快的。但是财富管理不一样,财富管理你不能说你喜欢什么我就给你推什么,大家都喜欢看上去收益特别高的,但是不符合你的风险偏好怎么办?我绝对不能给你推那个东西,对吧?

而且财富管理反馈环是极长的,尤其是进行权益类投资,反馈是3-5年。你如果买一个基金说一个月以后,不管是止盈还是止损卖掉了,你基本上就不适合权益类投资。对我来说,我不仅仅说我要判断你的反馈环,告诉我一个什么状态,我更多地要知道的是你处在什么状态,什么样的市场波动会让你产生焦虑?什么样的市场波动会让你焦虑到不行?

随着你投资经验慢慢积累,你投资行为慢慢积累,越来越能够判断说你可能市场跌了20%也没事,或者你可能市场一个风吹草动就要跑了。这个会是去补充我们对你风险偏好的评价,你自己可能填了半天问卷是中高风险,但也许到最后是一个低风险的用户。

另外一个,是要跟市场状态能够相互关联起来。因为就像你刚才说的一个很有趣的现象,你去年的自己跟今天的自己是不一样的,去年的你肯定是一个风险偏好还比较高的用户,因为市场天天涨,整个市场都涨了30%,对吧?一个基金又再涨80%,你会觉得我风险偏好挺高的,肯定要去搏一把。然后今年市场一下子跌下来,你立刻就觉得不对,我的风险偏好其实很低。

但是风险偏好这个东西,他不能一直变的,因为他一直变的话,你持有体验一定不会好。你在风险偏好高的时候去买了高风险的产品,然后过两天等跌了以后变成风险偏好低的时候,你要把它卖掉,你其实是受损的。所以在这个时候就不仅仅是辨别这件事情了。

在这个时候一方面是陪伴,另外一方面就是教育。你可以不理解你,但是我们知道大家其实都是这样的,我们也是这样过来的,我怎么样在这个过程当中能够给到你更好的陪伴,希望你能够持续在你以前的风险偏好上,这个时候要做很多的工作。

如果能够给你更多的工具,给你更多的陪伴,给你更多的社区体验,让你知道这个东西是怎么回事,他也许能够帮助你停留在你的风险偏好上,但凡你的预期是对的,你买的这个东西不是一个大概率不靠谱的东西,你熬个几年其实还是会获得非常不错的收益的。

有时候没有办法,它不是一个很机械的或者只是数据的东西,它其实是一个有温度的东西,其实对我们来说在经营业务的时候,很大的挑战是如何用科技手段把温度能够造出来。

问:过去评价科技金融这一块,主要是用规模来衡量,未来随着发展,金融科技它的底层逻辑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再一个就是您刚才也提到了让投资变得更有温度,我们还有哪些视角来评判一个科技金融的潜力以及它的竞争力?当前环境下,科技金融如何在严守着监管的风控合规要求下,继续去深化在科技和金融方面的一些创新?

答:好,谢谢。这个问题很有深度。首先腾讯在做任何业务,包括我们的金融科技业务,规模从来就不是我们追求的目标,我们追求的目标一直都是用户价值。

林海峰:为什么我们要把合规和风控当成生命线来看待? 

其实用户价值是任何一个公司存在的基础和意义,如果不能创造用户价值,用户老在你这儿亏钱,或者用户老在你这儿获得不好的体验,你为何存在?所以规模从来就不是一个追求的目标,到金融业务或者金融科技的业务层面,其实又有更深一层次的意义。很多时候它的表象和它的本质是有差异的,是不一样的。

我们一直很强调风控、合规,我也跟团队有多次分享,为什么要当作一个生命线来看合规和风控,因为它是跟金融业务的本质完全连在一起的。

怎么讲?你想合规是为了解决什么问题?合规本质上是监管,监管担心的是什么问题,为什么金融行业要有那么严的监管?因为他要解决收益的内部性和风险的外部性问题,这是监管合规最需要解决的问题。

不然的话,你就很容易有利益是在商业机构之内,但是风险或者成本是在整个社会,这是合规最重要的一个出发点。

风控要解决的是什么问题?风控要解决的是利益今天成本留在明天的问题,比方说我今天让你买一个看上去特别高的高息理财,佣金就赚到手了,明天拍拍屁股跑路,你也觉得还买了一个挺好的东西,10%的年化回报,特别高兴。

然后三年以后,这个东西别说利息了,连本金都付不出来了。所以它的收益是前置的,成本是后置的。风控要解决的是收益和成本的时间不匹配的问题。合规要解决的是收益和成本的所有者不匹配的问题。

所以你要基业长青地去经营一个金融科技类业务,你必须要有非常强的风控和合规的能力。我们内部的说法就是说你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你要干这个业务,这就是你的金刚钻了。所以我们是从这个角度来理解风控和合规的。

声明:证券时报力求信息真实、准确,文章提及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实质性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为你推荐

国庆长假露营又“翻红”?这些问题也逐渐显现
实际上,在今年国庆节日期间,本地游仍是假期出行主流方式的背景下,露营市场热度延续成为共识,从OTA平台的数据和销量也能印证这种趋势。
2022-09-3013:02
破净股集中在传统行业,12股市盈率低基本面优
目前破净股滚动市盈率在20倍以下的共有246只,估值较低的有振东制药、海航科技、ST广珠等,滚动市盈率均在3倍左右。
2022-09-3012:59
特斯拉否认大幅降价传闻,新能车板块依然被重挫
在特斯拉暴跌带动下,中概股新能源车板块全线暴跌。小鹏汽车盘中一度大跌超11%,股价再创历史新低;蔚来盘中亦重挫超11%,股价创4个月来新低;理想汽车一度跌逾8%。
2022-09-3012:48
自动驾驶大规模商用在即,A股高增长潜力股出炉
9月以来自动驾驶概念股整体表现低迷。截至9月29日,概念股平均跌幅达到7%,跑输同期上证指数。数源科技、东田微、通宇通讯、联合光电、华锋股份等跌幅超过20%。
2022-09-3007:53
  • 证券时报APP
  • 微信公众号
  • 证券时报APP
    发现投资价值
    打开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