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时报记者 张淑贤
如何把科技成果转换成核心技术、产品,推向市场?针对这一世界级难题,中国创新打造“技术交易所”,一手牵科技成果,一手牵产业,以市场化手段助力科技成果 “由纸变钱”。
2020年10月28日,上海技术交易所正式开市,半年来,该技术交易所累计挂牌科技成果数1425项,累计成交金额8.47亿元,意向进场科技成果数1740项,意向进场交易金额15.07亿元。
技术交易所助力科技成果转化
在开市满半年之际,上海技术交易所近日举办了“高标准技术市场建设生态大会暨技术交易服务生态网络启动会”,旨在通过技术要素市场建设实践经验分享与思考碰撞,启动建立统一的服务生态。同时交易平台、服务机构、技术要素市场携手,共建全国技术市场交易服务生态网,促进跨区域技术市场互连互通,实现高质量发展。
西湖大学副校长许田接受证券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科技成果转化涉及到两拨人,一拨是科学家一拨是产业界人,“只有这两拨‘不同世界’的人合力,才能真正把科技成果转化成核心技术、产品。”
科技成果转化是全世界的难题,科学家对市场、资金、管理和知识产权等不熟悉;产业界人士面临的最大困难是信息不畅通,不知道哪里有科技成果。
“西方国家尽管市场经济比较成熟,通过引导可以让双方相遇,但效率还是不高。”许田表示,“而中国从自己特定的科技成果转化阶段推出创新机制——技术交易所,可以让‘两拨人’在平台上对接与交流,短时间内将科技成果转化的关键环节打通了。“
今年年初,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行动方案》中明确指出,设立知识产权和科技成果产权交易机构,支持中国技术交易所、上海技术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等机构建设国家知识产权和科技成果产权交易机构,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知识产权转让、许可等运营服务,加快推进技术交易服务发展。
上海技术交易所作为由国家科技部和上海市人民政府共同组建的我国首家国家级常设技术市场,2020年10月28日正式开市,引导成果、企业、机构、资本、政策五大要素资源进场,推动交易效率的提升,并提供一站式交易结算与交易鉴证服务,推动科技成果产业化。
上海技术交易所副总裁徐荣此前接受证券时报记者专访时表示,上海技术交易所从交易撮合组织至最终交易完成,制定了完整流程与规则,共分为六个步骤,分别是登记受理、挂牌披露、组织交易、组织签约、资金结算和出具交易凭证。
“技术交易过程中,上海技术交易所创立了系列规则,包括交易准入规则的设立,不是所有的成果都可以交易,不是所有的需求都可以交易,本质上都是能力。为此,交易所正在设立能力公开挂牌交易的准入登记制度。“徐荣举例称,相比自行成交的场外交易,在上海技术交易所的平台上达成交易意向的属于场内交易,交易所的功能是搭建一个具备交易公信力的场所,一旦进场交易就有规则,公开透明,到交易所来买卖技术的人比较放心。
截至2021年4月,上海技术交易所累计挂牌科技成果数1425项,累计成交金额8.47亿元,意向进场科技成果数1740项,意向进场交易金额15.07亿元。同时,上海技术交易所还已与22家科研院所及高校共建成果转化创新中心,联动67家科研院所开展成果转化服务合作,涉及8.70亿交易金额。
各方共建技术交易生态网络
目前,技术要素市场体系建设还存在诸多不足。比如,技术转移生态体系还不健全,服务机构和平台的专业化能力不足,无法对企业、资本等各类要素发挥高效的资源配置作用等。
为高效发挥各类资源配置作用,上海技术交易所牵头组建的技术交易服务生态网络近日迎来第一批入网科技市场,包括昆山市技术转移中心、宁波市生产力促进中心、太仓市生产力促进中心等10家合作伙伴。这些科技市场将与上海技术交易所一起,连通技术资源,实现资源流通。同时,上海技术交易所联合上海教育委员会科技发展中心、上海市科技创业中心、科创中国试点平台三大机构共同开启技术交易服务生态网络赋能中心,将从高校成果、创新企业与创新载体以及人才三方面,为技术交易要素市场联合提供全方位的支撑与链接,实现技术要素资源的赋能与优化配置。
同时,上海技术交易所还与博士科技、迈科技、科创帮、绿丞科技、新诤信等五家技术市场专业化服务机构联合发布《高标准技术要素市场建设上海宣言》,标志着高标准技术要素市场的建设有了统一的行动机制与目标,并承诺未来将共同推动技术交易全国市场联动与协作。
上海市科技创业中心副主任黄丽宏接受证券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上海技术交易所核心在于交易环节,推动各类资源共同撮合科技成果转化,“各方资源赋能的这一张网中,将各类企业和高校、各方创新人才、各类要素资源汇聚一起,旨在推动技术成果更好更快地转化。”
“以前,科技成果交易时,通常只有一位买家,如何定价存在较大的难点,在上海技术交易所公开挂牌后,如果有多个买方可以竞价,而且技术交易服务机构也有撮合等功能,让定价更合理,交易更容易达成。“黄丽宏表示。
太仓市生产力促进中心主任周晓萍向证券时报记者表示,太仓将发挥“上海下一站、下一站上海”的优势,以加入技术交易服务生态网络为契机,进一步完善太仓技术交易生态体系,中心目前已开通了对接高校科研成果和企业需求的技术对接平台,未来将进一步加强与上海技术交易所及其他生态网络中的优质科技服务机构的交流合作,吸引更多优质成果、企业、人才、机构、资本等集聚太仓,实现资源共享、协作共赢。
“公司的角色在于技术创新服务平台,一方面服务技术研发全周期,在需求诊断、研发创新、匹配对接等环节提供专业服务。另一方面在于服务区域科技创新体系的建设完善,帮助各地科技大市场建立完善的运营机制。”迈科技CEO林贤杰向证券时报记者表示,“我们希望与上海技术交易所共同做大技术交易市场。”
中核同创(上海)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时运福也透露,未来中核集团也将支持上海技术交易所的改制项目,参与和推动设立具有全国示范效应的科技成果交易和转化平台。
声明:证券时报力求信息真实、准确,文章提及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实质性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