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时报官方微信公众号

扫描上方二维码关注微信公众号

证券时报官方新闻客户端

扫描上方二维码下载客户端

首页 > 新闻 > 深度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新闻>深度

超八成私募亏损,仅29家百亿私募正收益,16家逆势新晋百亿,“困难模式”下这几类私募最抗跌

2022-08-05 20:19 来源: 新财富 作者: 何倬
新财富 何倬 2022-08-05 20:19

在海外主要经济体遭遇流动性收紧和衰退预期、国内疫情反复等影响下,2022年各大类资产表现不佳,投资开启“困难模式”,国内八成以上私募亏损,私募全行业资产管理规模也在2021年上涨62.6%、突破6万亿元之后,2022年上半年缩水3394亿元。同期注销的私募管理人数量达到244家,而2021年全年仅为343家。不过,由于不断有新机构加入,2022 年上半年私募基金管理人仍净增30家,彰显这一行业仍在蓬勃发展。

面对更具挑战性的投资环境,一些私募管理人为顺利通关生存,采取了加减仓、调组合等应对方式,而完善投资理念、风控措施,吸引长线资金,才能保持胜率,闯关到最后。逆势之中,16家私募晋级百亿阵营,12家百亿私募黯然跌落。量化多头、量化趋势CTA策略私募表现优于主观策略,带动量化私募沉寂后卷土重来。更有桥水(中国)投资这样的外资私募巨头,跻身29家获取正收益的百亿私募之列。

由于看好中国资产,已有37家外资私募落地中国。在市场的波动中,面对更强劲的投资对手,国内私募管理人将面临投资者更为严格的审视。

来源:新财富杂志(ID:xcfplus)

作者:何倬

作为代客理财机构,私募的价值所在是帮客户赚钱,即取得可观的绝对收益,因此,业绩堪称私募的生死线。

而私募赚钱效应的实现,既取决于其投资及管理能力,也与市场大势息息相关。2022年,在经历了3年的牛市之后,市场的波动让许多投资者措手不及,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人的发展形势也出现逆转。

2021年,这一行业还是高歌猛进,资管规模突破6万亿元,百亿私募更是突破100家,私募管理人的投资似乎得心应手。2022年,私募资管规模不升反降,百亿阵营更是大洗牌。

潮水退去,正是私募较量真实投资能力的时刻,哪些机构获得了绝对收益?逆风之下,保持胜率的秘笈是什么?

01、“困难模式”开启:获得正收益的私募不足两成

2022年开局以来,全球宏观经济面临重重挑战,金融市场也开启了“困难模式”。

由于地缘政治冲突加剧能源危机、粮食危机,欧美等海外主要经济体通胀高企,加之美国流动性收紧和衰退预期交织,明晟(MSCI)全球指数上半年下跌21%。

图片

股票、债券、商品等大类资产波动加剧,使得以各类资产为交易对象的对冲基金更难获取投资收益。对冲基金研究公司(HFR)编制的HFRI对冲基金指数显示,2022年上半年,仅37%的对冲基金取得正收益,即全球近2/3对冲基金亏损或无收益。

国内私募证券投资基金同样遭受考验。

面对海外经济问题与资产调整,叠加国内疫情反复,中国主要大类资产纷纷回调,其中A股跌幅最大。

2022年1至2月,美联储紧缩恐慌使全球股市估值下降。3至4月,美联储加息、俄乌冲突叠加国内疫情反复,A股遭盈利、估值双杀,主要股指下探至年内最低点,其中沪深300指数最大跌幅为24.3%,中证500指数最大跌幅30.2%,创业板指最大跌幅36.6%。5月以来,国内经济复苏预期增强,流动性更为宽松,A股迎来反弹(图1)。

图片

总体而言,2022年上半年,沪深300指数下跌9.2%,中证500指数下跌12.3%,创业板指下跌15.4%。而2021年中证500指数、创业板指均保持上涨,涨幅分别为15.6%、12%,沪深300指数也仅下跌5.2%。

股市之外,债券市场2022年上半年也整体呈现震荡走势。一季度,债市在稳增长预期抬头和宽货币预期延续的对冲下,走出了一轮纠结的震荡行情。二季度国内疫情卷土而来,债市也围绕着疫情形势的演绎,走出了一个浅V形态。上半年中证全债指数小幅收涨1.9%,较2021年5.7%的涨幅有所下降。

商品市场受俄乌冲突、东南亚油脂供给矛盾、国内基建投资改善、商品期货市场情绪修复等一系列海内外因素影响,1至3月走出连续上涨之势。3月中下旬之后,伴随伦镍逼仓、俄乌局势复杂化、印尼油脂出口政策多变、国内疫情反复等多重事件发生,商品市场进入宽幅震荡期。6月,在美联储超预期加息的刺激下,商品市场迅速转跌。2022年上半年,南华商品指数上涨15.9%,较2021年20.9%的涨幅有所下降(图2)。

图片

股票、债券、商品表现均不及2021年之下,私募各细分策略的业绩也纷纷回撤。

私募排排网将私募投资策略分为股票策略、债券策略、管理期货(CTA)、宏观策略、相对价值、事件驱动、复合策略、组合基金等八大策略。2019至2021年,私募各策略在股票和商品行情推动下均取得正收益。2022年上半年,私募八大策略收益率均值较2021年均有所回落,其中,股票策略、宏观策略、事件驱动、复合策略、组合基金收益率更是由正转负,分别为-9.34%、 -5.79%、 -8.75%、 -3.36%、 -4.19%。收益一直领先的股票策略更是垫底(图3)。

图片

此外,1573家有最新业绩记录的私募公司2022年上半年平均收益率为-7.16%,其中取得正收益的私募293家,仅占18.6%,不足两成。对比2021年,当年纳入统计的18169只私募基金,平均收益率为12.3%,且有71.3%的私募基金赚钱。

对比公募基金,2022年上半年,有业绩记录的公募基金产品15904只,平均收益率为-3.9%,正收益产品占比42.2%。公募基金正收益产品占比更高,与其以债券基金为主有关。

02、资金保卫战:资管规模单月减少5554亿元,私募培养长线资金

业绩回调带来了连锁反应,一度高涨的私募投资,热度明显减退,一大表现即是资产管理规模单月最多缩水超过5500亿元。

2019至2021年,在A股和商品行情推动下,私募业绩亮眼,带动这一行业资管规模不断扩张,各年度增幅分别达到9.4%、53.7%、62.6%,并在2021年突破6万亿关口。

2022年上半年,私募资管规模开始收缩。一季度尚只是小幅变动,规模维持在6万亿元以上。4月,上证指数下跌至新低2863点,私募资管规模单月减少5554亿元,降幅达到8.8%。5月以来,股市回调,私募资管规模停止下降,维持在5.7万亿元左右,相比2021年底缩水3394亿元。

私募产品多以半年为封闭期,封闭期过后,投资者便可在每月的开放日进行赎回。当市场回调、业绩下滑时,投资者往往会用脚投票,割肉离场,这在以追求绝对收益著称的私募领域更为明显。这就使得私募行业资管规模极易受市场行情影响,即使如今居民资产配置向金融资产转移、高净值客户进一步增加已是大趋势,也不例外。

面对“困难模式”下的客户流失,私募管理人纷纷采取措施应对。

首先,是掀起自购潮,即用自有资金认购旗下产品,试图增强投资者信心。

私募排排网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5月19日,年内已有19家私募宣布自购,自购金额达27.65亿元,其中15家为百亿私募,自购金额已达26.38亿元,成为私募自购的主要力量。其中,九坤投资、景林资产、汉和资本、石锋资产、幻方量化、灵均投资等百亿私募自购金额均超过1亿元。

其次,是鼓励投资者长期投资。

资金的属性,决定了私募投资的策略。国内投资者易追涨杀跌,由此导致的资金频繁进出,十分不利于私募的稳健发展和长期投资理念践行。因此,对于一家私募管理人而言,能找到符合自身投资理念的长线资金至关重要。

私募为培养长线资金,除了加强投资者教育,采取的主要措施有拉长封闭期、设置“软锁定期”、出海募资等。

早在2020年,百亿私募汉和资本即推出了锁定期为6年的封闭产品,震动私募圈。锁定期从行业普遍的半年,拉长到6年,正意在保持策略贯彻的稳定性。

2021年,星石投资发售的产品则设置了“软锁定期”,即投资者在3年内赎回产品,需正常支付赎回费,但若持有3年以上就可免交赎回费用。这个设计类似于公募基金的后端收费,投资者赎回费率会随着持有基金时间的增长而递减。

此外,越来越多的私募开始布局海外市场,以期引入长线资金。例如,保银投资从2017年起,陆续在印度孟买、日本东京和新加坡设立办公室;中欧瑞博于2021年11月获得香港证监会备案的9号牌照,有意进入香港资本市场,引进海外机构投资者。从募集端来看,海外更多的是机构资金,投资更长期、理性。

不过,这些尝试多由具有更大话语权的头部机构发起,能否扩大到私募全行业,还需看各家管理人的竞争力。

业绩表现不佳之下,2022年,私募管理人的注销数量明显增加,由1月的22家增长至6月的74家,上半年共注销244家,而2021年注销的数量为343家(图4)。

图片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注销机构数量增加,但同时也不断有新机构加入,2022年上半年成功备案的私募基金管理人的数量为274家,净增加30家,私募基金产品的数量还稳步小幅上涨(图5),彰显了私募行业仍在蓬勃发展期。

图片

不过,面对投资热度下降,私募管理人也放缓了产品扩张的脚步。2021年12月,在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新备案的私募产品有3265只,产品规模为990亿元。2022年上半年,私募管理人备案产品数量、规模不断下降,6月新备案产品仅1882只,产品规模为164亿元,数量萎缩近一半,规模萎缩八成(图6)。

图片

同时,不少私募产品因净值触及预警线、止损线,导致大量抛单,甚至引发了一场争议:这固然可以止住私募产品的业绩亏损,但强制平仓也可能造成市场的加速下跌。因此,一部分投资者提出,止损线是否应该调降或取消。

私募产品的止损线,诞生于阳光私募发展早期。彼时市场对私募的信任度有限,投资者希望私募能够明确回撤幅度,于是对产品净值回撤幅度设置了预警线、止损线两道防线。触及预警线时,管理人要主动进行卖出和减仓,降低风险。触及止损线时,托管人会强制私募管理人全部卖出持仓,并清算产品。

实际上,设置预警线、止损线的多为相对早期的私募基金,目前,其已在私募证券产品中占比较低,触及预警线、止损线,也不必然导致强制平仓,因此,不会出现大面积的减仓,并引发市场下跌的情况。

矛盾的凸显也不失为一件好事,调降或取消止损线的声音越来越多,投资者对波动的容忍度有所提高,有利于培养长期投资者。

03、股票策略50强:82%为5亿元以下私募,百亿私募仍最能“打”

行业规模缩减的背后,是私募管理人不尽如人意的成绩单,其中,作为行业主体的股票策略私募,业绩滑坡最为明显。那么,大浪淘沙之下,私募管理人开启了怎样的通关模式,哪类管理人的表现相对更好呢?

面对A股下跌,部分私募在操作上采取了截然不同的方式:有的降低仓位控风险,有的逢低加仓看长期。

在减仓操作的私募中,东方港湾最受关注。2022年3月,东方港湾掌舵人但斌几近空仓的消息刷屏。但斌表示,东方港湾仓位比较低,大概在10%左右。这也符合其卖出原则,遇到系统性风险也会考虑卖出暂避。重阳投资表示,在不确定性增加的市场环境中,会控制组合整体的风险敞口。沣京资本也认为,可以把风控线前移,在回撤达到一定偏离程度时,应当做一些主动减仓等等。

也有不少私募选择逆势加仓。景林资产认为,在暴跌中不应恐慌性抛售股票,反而应在最低点加仓看好的企业。格雷资产表示,会主动选择在低位逐渐加仓一些非常便宜的股票。

同时,不少私募管理人在研究框架上也做了一些调整。随着海内外局势动荡的加剧,私募开始重视对宏观的研究,将地缘政治纳入研究框架。星石投资专门设有宏观研究部,对海内外宏观环境进行判断。重阳投资设有战略研究部,覆盖宏观研究,包括国际宏观局势分析。重阳投资的组合构建过程是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的结合,宏观判断在自上而下分析中处于重要位置,对经济基本面、流动性、资本市场制度以及投资者风险偏好都会产生作用。

在各种应对之下,各规模私募管理人交出了2022年上半年的成绩单。

私募排排网将旗下有3只及以上股票策略基金的私募管理人,依照管理规模50亿元以上、10亿-50亿元和0-10亿元三大梯度进行分类,筛选出的样本数分别为110家、221家、1242家。

统计结果显示,2022年上半年,各规模的股票策略私募管理人均为负收益。具体而言,百亿以上私募收益率均值为-5.9%,50亿-100亿元私募为-7.9%,10亿-50亿元私募为-6.8%,0-10亿元私募为-7.3%(图7)。

图片

此外,按照2022年上半年的业绩排序,股票策略业绩前50强中,9成私募的资管规模在10亿元以下,具体而言,0-5亿元私募占82%,5亿-10亿元私募占8%,百亿以上私募仅1家,50亿-100亿元私募则没有一家现身(图8)。

图片

将两组数据结合起来可以发现,在2022年上半年A股下挫行情中,百亿以上股票策略管理人整体表现最好,但进入私募50强的凤毛麟角。如何理解这一情形?

一方面,这体现百亿私募群体在投研理念、风控体系上更为成熟,抵御下跌和抗风险能力更强,整体业绩更为稳定。另一方面,其由于规模较大,投资布局更广,无法即刻“转身”,博取收益,再加上百亿私募仅过百家,群体数量较少,因此,进入业绩前50强的数量较少。

与之相反,规模5亿元以下的股票策略私募整体表现最差,但成为私募50强的绝对主体。一方面,5亿元以下私募在公司治理、投资规范、投研实力等方面还有待完善,业绩的稳定性较弱。此外,由于资管规模较小,也易集中投资,当其押中某个赛道时,容易创造亮眼的业绩,但押错赛道时,则回撤较大。

04、百亿私募:扩容放缓,阵营内部大洗牌

过去几年,私募行业集中度提升,呈现二八分化态势。新财富2020年的统计显示,当年资管规模50亿元以上的头部私募,数量只占1.3%,却管理着57.66%的资产,而2019年底,资产规模50亿元以上的私募管理的资金占比还是50.49%。2021年,百亿私募数量从63家增加至105家,几乎翻倍,私募行业头部化趋势有增无减。

2022年上半年,面对投资难度的加大,这一行业集中势头放缓,百亿阵营内部也有参差,有的私募黯然退出,有的私募却逆势新晋百亿行列。

集中度趋于平滑,最为明显的表现,是百亿私募暂停扩容。私募排排网数据显示,2022年1月百亿私募数量为105家,4月逆势增加至115家,5月则减少到110家(图9)。总体而言,上半年百亿私募仅增长4家,而2021年则增加了42家。

图片

可以看到,1至4月仍是百亿私募扩容的阶段,有14家私募进入这一阵营,4家退出。4至6月百亿私募进入收缩阶段,有2家私募晋阶百亿,8家退出,阵营内部有所洗牌(表1)。

图片

百亿私募阵营成员的变动,与市场周期性变化、投资者恐慌性赎回和私募自身策略、核心团队稳定性、股东背景等有关。其中,前两条属于市场大环境因素,后三条更多是私募自身的原因。

私募资管规模的变化,受市场大环境的影响不小,从这次的百亿私募阵营变动中可以体现。

分策略看,2022年上半年,进入百亿阵营的机构,包括7家股票策略、4家管理期货、3家复合策略、1家组合基金私募,退出的机构包括11家股票策略、1家事件驱动私募。

其中,管理期货策略非常小众,但进入百亿私募的机构数量仅次于主流的股票私募,这是由于2022年前3个月商品市场表现出色,相关私募积累了足够的收益。虽然商品市场4、5月宽幅震荡,6月突然拐头向下,对这类私募的收益产生一定影响,但其仍在各策略中表现最好。在此大势下,一批管理期货私募受到投资者青睐,实现规模扩张。

2022年上半年百亿私募每月业绩排名中,属于这一策略的洛书投资、展弘投资在前4个月名次都稳定且靠前,融葵投资、涵德投资也分别拿过第2名、第1名的好成绩。到5、6月份,这4家管理期货私募的排名明显后退(表2)。

图片

与之相对应的是,受到A股市场波动的影响,退出百亿阵营的私募几乎都是股票策略私募。

新晋百亿私募中,值得一提的是复胜资产、仁桥资产。

2015年成立的复胜资产,投资理念是业绩驱动型的价值投资,其秉持“复利致胜”的原则,重视投资的可持续性。私募排排网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7月15日,复胜资产旗下有业绩记录的产品有16只,2022年以来收益率为正的产品仅1只,且最大回撤都接近沪深300指数。可见,其在上半年的股市调整中,其业绩和回撤控制均没有优势,但由于其过去的年化收益率较高,在复利的长期积累下,投资者的收益和公司资管规模逐渐增长,于今年进入百亿阵营。

仁桥资产创始人兼投资总监夏俊杰,2006年起历任嘉实基金行业研究员,诺安基金投委会委员、权益配置组总监、事业部投资总监等职务,是典型的“公募派”。仁桥资产以股票多头策略为主,奉行逆向投资。2022年以来,其旗下产品相比沪深300指数具有超额收益,且回撤低于沪深300指数。

具体而言,自2022年初以来,仁桥资产在组合中规避了热门的赛道股,包括“新半军”(新能源、半导体、军工)等板块,从而回避了上半年市场的大幅调整。在结构上,其重点布局两个方向:一是建筑、非银行金融、地产、通信等稳增长板块,由于整体经济以及企业盈利的确定性下滑,其中低估值、低预期的公司有更好的相对表现;二是基于对通胀的判断,在能源、农业等方面做了提前布局。从结果上看,上半年相关方向标的为组合贡献了一定的绝对回报。良好的表现,推动其跻身百亿。

此外,要进入百亿私募,私募核心团队的稳定性、股东背景也相当重要。

2022年上半年新晋百亿私募中,唯一成立时间在5年以内的私募——国新新格局(北京)私募证券基金(简称“国新新格局”),创设于2021年4月,其核心策略为复合策略,旗下仅有一只产品,且还未满一年业绩披露时间,却能成为百亿私募,便与其股东背景和核心人物密切相关。

国新新格局由国新投资有限公司100%持股,往上穿透,其实际控制人中国国新控股有限责任公司是一家千亿央企,业务包括基金投资、金融服务、资产管理、股权运作、境外投资五大板块。此外,国新新格局的法定代表人、总经理为前易方达基金副总裁、首席大类资产配置官汪兰英,具备监管、券商、保险资管和基金等20年金融工作经验。千亿央企股东、知名高管执掌,国新新格局很快跻身百亿私募群体。

此前,高瓴旗下的二级市场私募——天津礼仁投资成立于2018年2月,一度也是最快跻身百亿阵营的私募。不过,2021年7月,高瓴新设投资二级市场的上海瓴仁私募基金,此后,天津礼仁投资的管理规模迅速缩减,并于2022年7月25日在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主动注销。而上海瓴仁私募基金的资管规模目前则已突破百亿。

无论主动或被动,经历市场的洗礼后,最新的百亿私募阵营已经形成。私募排排网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7月10日,百亿私募机构数量为109家,其中91家有业绩记录的私募上半年平均收益为-3.86%,29家取得正收益的私募中,股票策略、相对价值策略占比仍然最高,分别为37.9%、20.7%(表3)。

图片

05、量化私募投资收益优势明显

百亿私募中,另一值得关注的现象是,经历一轮出清的量化策略私募,重回前排。2022年上半年收益为正的百亿私募管理人,出现了明汯投资、九章资产、少数派投资、千象资产、黑翼资产、思勰投资、诚奇资产、金锝资产、衍复投资、白鹭资管等知名量化私募。

2019至2021年,国内量化私募迎来了高速发展的3年,存量规模更是突破了万亿元大关。根据中信证券金融工程团队测算,截至2021年四季度,量化产品占证券类投资产品的比例约为25%。

然而紧随其后的是,2021年,头部量化私募明汯陷入业绩风波,出现600亿元巨额赎回传闻。最终,传闻以明汯暂停资金募集,主动停止规模扩张,进行量化策略升级而平息。

再有,百亿量化私募上海赫富投资2022年业绩遭遇“开门黑”。2月11日晚间,上海赫富投资向投资者和代销机构发出公告,称旗下赫富灵活对冲九号A期私募证券投资基金在2月10日的单位净值为0.8774元,已低于预警线0.88元,触及预警。

幻方量化也发表一则声明,称由于规模大、长周期上的持股波动、量化策略同质化等原因,导致业绩阶段性不佳。一时间,量化私募陷入沉寂。

不过,在此后的市场波动中,量化私募用业绩证明了自己。量化私募主要集中于股票策略和管理期货策略。私募排排网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7月15日,股票细分策略中,股票多空和量化多头策略收益率均值分别为-11.4%、-9.5%,虽然为负收益,但高于主观多头策略(图10)。

图片

本轮股票策略量化私募业绩表现回暖背后,驱动因素大致有三方面:一是2021年四季度以来,量化行业“出清”,使得不少管理人的规模下降,量化赛道拥挤度明显下降;二是头部机构2022年以来保持了较高效的策略模型迭代;三是目前多数头部机构的量化模型,在中小市值个股活跃度更高的市场环境里,相对优势更明显。

三大因素中,量化私募的策略迭代最为市场关注,不少私募均在此方面发力。

其中,灵均投资于2021年10月封闭了指数增强策略产品,又在11月进行了全渠道全产品线封闭操作,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模型和策略优化,对收益预测、组合风控和交易成本控制模型的迭代升级。

幻方则通过降低整体持仓集中度,减少市场波动对业绩的影响。

鸣石投资自2022年以来,在投研的多个环节上加大投入,特别是3月在策略中加入了拥挤度模型,对市场上拥挤度较高的风险因素加以约束,在因子端开发出更多的低相关性因子。鸣石投资表示,从4、5月期间的实际运行看,其新策略的超额收益获取能力较好。

值得注意的是,2022年7月22日,中证1000股指期货和期权相关合约正式挂牌交易,这也意味着,继上证50、沪深300、中证500之后,中证1000成为第四个挂牌股指期货的指数。这一方面丰富了投资工具和对冲手段,降低了市场中性策略的对冲成本,利于量化投资策略的发展;另一方面,早已开始布局中证1000指数增强产品的股票策略量化私募,优势进一步增强。

此外,在2022年投资考验中,管理期货策略私募的表现无疑是最亮眼的。除了4家机构跻身百亿私募,这一策略私募整体收益率为7.8%。

私募排排网将这一策略又细分为主观趋势、主观套利、期货复合、量化趋势、量化套利五大策略,其中,前两者属于主观CTA策略,后两者属于量化CTA策略。2022年量化趋势策略的收益率均值为5.2%,在这五大细分策略中表现最好(图11)。

图片

其实,主观CTA与量化CTA各有优势。主观CTA策略的优势在于信息获取速度和对政策的快速解读与把握,当下国内宏观经济环境复杂性强,政策干预较以往相对频繁,在此市场中,主观CTA适应性强,能够快速反应,及时做出应对。

而量化CTA策略中,量化趋势交易策略是通过大量策略模型,寻找市场趋势,判断多空,只要有上涨或者下跌的行情就能获利,在牛熊快速转换或者趋势明确时,其优势巨大。量化套利交易策略通过各种统计模型,寻找不同标的合约价格之间出现的不合理价差,通过价差向均值的回复性套利。相比于做单边趋势,套利交易由于可以同时执行不同的多空合约,收益更加稳定。

不过,随着投资者对CTA策略的追捧,CTA基金也面临规模和业绩的挑战,不少私募早已不单独发行CTA策略产品,而是以复合多策略来应对变化。

06、外资私募加速布局,本土私募面临挑战

2022年上半年,私募市场另一瞩目的变化是,外资机构桥水(中国)投资出现在收益为正的百亿私募管理人之中,且进入前十。

桥水基金(Bridgewater)是全球头号对冲基金,以宏观对冲策略为主,其创始人达利欧在资本圈有“对冲基金教父”之称。桥水基金2016年进军中国市场,成立了桥水(中国)投资。在完成私募管理人登记后的3年时间里,桥水(中国)仅仅在2018年10月、2020年9月备案过两只产品——桥水全天候增强型中国私募证券投资基金一号、二号,此前其管理规模区间在20-50亿元。

2021年11月,桥水(中国)开始发力,携手华润信托,推出了“华润信托·创意择优XX系列集合资金信托计划”,由华润信托担任管理人,桥水中国担任投资顾问,认购起点是200万元,封闭期是一年,在中信证券平安银行中信银行等多个渠道发行,一周募集规模达80亿元左右。

乘着热度,桥水(中国)投资次月即备案了31只新产品,包括其作为管理人的桥水全天候增强型中国私募证券投资基金三号,托管在招商证券。桥水(中国)资管规模一举突破百亿,成为首家晋升为百亿资管机构的外资私募。

桥水进入中国,只是海外私募发力中国市场的一个侧影。截至2022年7月15日,外商独资私募证券基金管理人已有37家。而且,外资私募成立数量近年呈上涨趋势,2019年达到6家(图12)。

图片

虽然海外对冲基金发展更为成熟,但进入中国的私募不乏“水土不服”的现象。37家海外私募中,除桥水、德劭投资、惠理投资、瑞银资产、润晖投资、腾胜投资、英仕曼、元胜投资等机构外,其他资管规模均为0-5亿元,发展一直较慢(表4)。

图片

然而,在2022年较为艰难的市场环境下,桥水与本土头部私募同台竞技,成为上半年取得正收益的29家百亿私募之一,或预示外资私募的实力逐渐显现。

外资私募,尤其是头部机构布局中国,源于外资对中国资本市场的看好。

达利欧长期以来看好中国市场,他在2021年提出,全球投资者很长时间都超配美债,但对中国资产尚属于低配,中国的债券市场相对具有竞争力和吸引力。2022年,桥水看空欧洲的同时也并不看好美国,却非常看好中国。据桥水最新披露,其做空的欧洲公司升至28家,合计做空规模约105亿美元。与此同时,5月13日,桥水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提交的2022年一季度持仓报告显示,其大举增持阿里巴巴、百度、拼多多、蔚来、哔哩哔哩等中概股,并直接清仓了特斯拉。

值得注意的是,A股市场相对较高的阿尔法收益,也引起了全球量化投资高级“玩家”的关注,越来越多的量化巨头进军中国市场。

Two Sigma是全球顶尖的量化投资机构,2018年11月,其全资子公司腾胜投资正式成立,随后于2019年9月在中基协登记成为外商独资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人,正式进军中国市场。2022年,腾胜投资在国内多个银行、券商渠道销售发行产品,募资规模约12亿元,主要投向 “腾胜中国聚量宏观策略1号”。目前,腾胜投资的资管规模为20-50亿元。

面对更强劲且老到的投资对手,国内私募管理人将面临投资者更为严格的比较与打量。而市场的不断变化,又为私募管理人设置了各种关卡,积极完善投资策略、风控措施,搭建有吸引力的人才选拔和激励机制,力争较高的胜率和稳定的收益,吸引对自身理念认可的长线资金,才是通关到最后的法宝。

声明:证券时报力求信息真实、准确,文章提及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实质性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为你推荐

国庆长假露营又“翻红”?这些问题也逐渐显现
实际上,在今年国庆节日期间,本地游仍是假期出行主流方式的背景下,露营市场热度延续成为共识,从OTA平台的数据和销量也能印证这种趋势。
2022-09-3013:02
破净股集中在传统行业,12股市盈率低基本面优
目前破净股滚动市盈率在20倍以下的共有246只,估值较低的有振东制药、海航科技、ST广珠等,滚动市盈率均在3倍左右。
2022-09-3012:59
特斯拉否认大幅降价传闻,新能车板块依然被重挫
在特斯拉暴跌带动下,中概股新能源车板块全线暴跌。小鹏汽车盘中一度大跌超11%,股价再创历史新低;蔚来盘中亦重挫超11%,股价创4个月来新低;理想汽车一度跌逾8%。
2022-09-3012:48
自动驾驶大规模商用在即,A股高增长潜力股出炉
9月以来自动驾驶概念股整体表现低迷。截至9月29日,概念股平均跌幅达到7%,跑输同期上证指数。数源科技、东田微、通宇通讯、联合光电、华锋股份等跌幅超过20%。
2022-09-3007:53
  • 证券时报APP
  • 微信公众号
  • 证券时报APP
    发现投资价值
    打开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