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时报官方微信公众号

扫描上方二维码关注微信公众号

证券时报官方新闻客户端

扫描上方二维码下载客户端

首页 > 新闻 > 深度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新闻>深度

超百人的团队,打造“投后管理3.0版”,“高瓴DVC模式”如何值得业内借鉴?

2021-10-12 19:14 来源: 证券时报·创业资本汇 作者: 卓泳
证券时报·创业资本汇 卓泳 2021-10-12 19:14

经历了一场疫情,不少企业犹如穿越了一道“死亡谷”,在逐渐恢复元气的同时,也对企业的未来有了更多的思考。作为企业背后的投资人,PE/VC机构也更加意识到“投后管理”的重要性。据记者了解,从去年以来,国内不少VC机构都将一部分的工作重点转向投后管理,帮助企业重整旗鼓,力排疫情对企业发展带来的影响。

事实上,在近年“募资难、投资难”的大环境下,作为创投产业链上的重要一个环节,投后管理和服务已经成为投资机构重要的竞争力,也在打造和完善创业投资生态中扮演重要角色。近期,在深圳市相关部门召开的一场创投座谈会上,“投后管理”这一话题也被摆上台面讨论,参会机构还围绕高瓴“DVC”模式展开了探讨。

“对于早期投资来说,投后管理很重要,不仅仅是简单的服务,还是深度的价值创造。”卓源资本董事长袁宏伟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受访人士普遍认为,投后管理越发受到投资机构的重视,高瓴DVC模式有一定的价值,但未必适合所有机构,且操作起来也需要许多前置条件,“每个机构都有自己的打法,应该发挥自己的资源和能力优势。”袁宏伟说。

一支超百人的投后团队

引入大数据团队,收集消费者数据并进一步加工、建立线下选址模型、提供销售策略、提升门店拓展效率......这是高瓴投资良品铺子之后所做的事情。很难想象,如此驾轻就熟的线下零售门店选址,竟出自企业背后的投资机构。通过科技创新,帮助实体企业重塑核心竞争力,这就是“高瓴DVC”模式的方向。

据了解,高瓴DVC模式即“深度价值创造模式”,是高瓴资本探索出来的一套投后服务的3.0版本,包括人才服务、数字化升级、管家服务、终身学习平台、创新生态资源等,通过科技重构价值链体系,形成新的生产力、生产效率、组织方式,重建企业的“动态护城河”,打造企业的长期发展价值。

不同于一般的投后服务,高瓴“DVC”模式背后是一支超过一百人,包括数字化、精益管理、组织人才等多个专业序列团队。高瓴资本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张磊曾表示,“高瓴的投资团队不到100人,但投后管理团队就有150多人,天天去帮助企业家,很多事不需要他们做,这是社会专业分工。”

高瓴认为,“DVC”模式是一种历史的必然,因为价值投资早已从“发现价值”进化到“创造价值”阶段,同时,面对新一轮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企业普遍面临持续创新和转型升级的诉求。短期和长期因素的叠加之下,不断锻造、丰富自己的武器库,从而可以与企业家和创业者不断拥抱变化、共同参与价值创造的过程,就成为对新一代创新型产业投资机构的基本要求。

张磊在其创作的《价值》一书中也写到,“在与被投企业共同创造价值的过程中,高瓴在投后赋能方面的投入,不仅帮助被投企业运用科技赋能,突破发展瓶颈,还帮助高瓴自身建立了一支成熟的投后运营团队和一套完整的赋能工具箱;更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在产业里的摸爬滚打,还帮助高瓴投资团队获得了真正理解产业发展和企业实践的基础性研究能力,从而形成了一个完善的、有益的价值创造循环。”

“量身定做”自己的DVC模式

对于高瓴探索出来的“DVC”模式,接受记者采访的机构人士普遍认同其理念和价值。

“这实际上是一个为企业赋能的概念,我们都非常认同,这对早期企业来说确实是很重要的。”袁宏伟认为,对早期企业而言,普通的财务投资者给予的资金支持远远不够;而对早期投资机构来说,只有更加专业的赋能企业,才能让自己获得更大的投资回报。在她看来,DVC模式不止是一个简单的投后管理的概念,而是需要在产业链整合和企业价值构建方面有很深的见解和实践指导的,才能参与企业的价值创造。

但是,对于DVC的参考借鉴意义,机构却普遍认为,并非“放之四海而皆准”。深圳一头部机构相关负责人对记者表示,DVC模式有价值,但深圳本土机构以民营机构为主,难以组建一直多达上百人的投后团队,更倾向于基于机构自身的资源禀赋进行对口的投资服务。“高瓴有相当大的基金规模和体量,这个模式也很适合他们,但未必适合其他创投机构。”该人士认为。

另一家头部机构相关负责人也表示,DVC模式需要很多前置条件,并非每个机构都能效仿借鉴。“投资组合数量、投资的阶段、投资的行业,以及基金的规模体量等等,都决定机构能否给予企业这种投后服务。”该人士也认为,机构应根据自身的基金特点和优势去做赋能工作。

“我相信真正做创投的,都持续在实践并优化与自身匹配的DVC模式,这有共性,但更有特性。”澳银资本执行总裁欧光耀认为,不宜过分强化为口号,还是看各机构自身差异和实践。

袁宏伟也表示,投资机构确实需要有足够的投资组合,才能提供更多的价值增值和产业链接。“比如我们就只专注于人工智能这个垂直赛道,我们会借助清华大学校友群的背景,结合我们自身在这个赛道里积累多年的资源和经验,以及原有的投资组合,来完成对产业链整合能力的储备。”袁宏伟认为,每个机构都应基于自身的优势建立自己的打法。

但是,袁宏伟也特别强调,在资本参与企业价值重塑或者创造的过程中,应充分尊重和信任创业者,“跟被投企业在产品或者方向上产生分歧是经常发生的,这个时候非常考验投资人的分寸,我们应该充分信任和尊重创业者,他们对自己的产品把握更清楚,所以我会倾向于让创业者做决策。”

声明:证券时报力求信息真实、准确,文章提及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实质性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为你推荐

国庆长假露营又“翻红”?这些问题也逐渐显现
实际上,在今年国庆节日期间,本地游仍是假期出行主流方式的背景下,露营市场热度延续成为共识,从OTA平台的数据和销量也能印证这种趋势。
2022-09-3013:02
破净股集中在传统行业,12股市盈率低基本面优
目前破净股滚动市盈率在20倍以下的共有246只,估值较低的有振东制药、海航科技、ST广珠等,滚动市盈率均在3倍左右。
2022-09-3012:59
特斯拉否认大幅降价传闻,新能车板块依然被重挫
在特斯拉暴跌带动下,中概股新能源车板块全线暴跌。小鹏汽车盘中一度大跌超11%,股价再创历史新低;蔚来盘中亦重挫超11%,股价创4个月来新低;理想汽车一度跌逾8%。
2022-09-3012:48
自动驾驶大规模商用在即,A股高增长潜力股出炉
9月以来自动驾驶概念股整体表现低迷。截至9月29日,概念股平均跌幅达到7%,跑输同期上证指数。数源科技、东田微、通宇通讯、联合光电、华锋股份等跌幅超过20%。
2022-09-3007:53
  • 证券时报APP
  • 微信公众号
  • 证券时报APP
    发现投资价值
    打开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