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时报官方微信公众号

扫描上方二维码关注微信公众号

证券时报官方新闻客户端

扫描上方二维码下载客户端

首页 > 新闻 > 深度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新闻>深度

新增资金来了?银行理财子发力权益市场,新发产品已是过去2年总和,更是疯狂调研A股公司

2021-06-12 09:40 来源: 券商中国 作者: 李颖超 杜晓彤
券商中国 李颖超 杜晓彤 2021-06-12 09:40

净值化转型背景下,银行理财子公司探索权益投资的进展倍受市场关注。

证券时报·券商中国记者注意到,今年以来,银行理财子公司已发行5只权益直投产品,相当于过去两年的总和。其中,华夏理财、宁银理财、信银理财3家理财子公司均为首次发行权益类理财产品。

值得关注的是,在受访业内人士看来,理财子公司布局权益市场是大势所趋,但在短期内权益产品占比不会出现大幅提高,这既受限于理财子公司自身投研、科技能力,也是理财子公司的市场定位和其面向的主要客群共同决定。

权益产品发行主体扩容

根据中国理财网数据,截至6月9日,银行理财子公司已发行10只权益类产品,其中有5只在今年发行,相当于过去两年的总和。资料显示,工银理财于2019年率先发行首款权益产品,次年,光大理财先后发行了3只权益产品,招银理财也发行了1只权益类产品。

进入2021年以来,共有4家理财子公司已发行权益类产品,其中,信银理财发行了2只权益类产品,华夏理财、招商理财、宁波理财分别发行了1只权益类产品。

除招银理财外,其余3家理财子公司均是首次发行权益类理财产品。这也意味着发行过权益产品的理财子公司数量已由3家扩容至6家。

与此同时,理财子公司参与上市公司调研的活跃度也大大高于去年。Wind数据显示,今年有13家理财子公司参与上市公司调研,共调研了220家上市公司,是去年全年调研总数的两倍。

其中,招银理财最为活跃,近半年内已调研过88家上市公司,紧随其后的兴银理财、汇华理财、中邮理财,调研积极性也明显提高,调研次数均超过20次,覆盖生物科技、电子设备、工业机械、服装和半导体设备等行业。

一位理财子公司人士向记者表示,进一步加大权益类资产配置是其所在机构今年的策略方向。"这应该是大势所趋。"该人士认为,无论是为了满足客户多元化配置需求、获得超额收益,还是从大类资产配置和分散投资的角度来看,权益类资产都是未来投资的一个重要标的,理财子公司积极调研上市公司也是为投资权益市场做铺垫。

券商中国记者了解到,目前理财子公司发展权益类产品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通过FOF等方式参与相关投资,例如宁银理财今年4月发行的"宁银理财宁耀权益类全明星FOF策略开放式产品1号",二是与一些基金公司合作,可能会直接参与到二级市场的股票投资。

产品种类尚待丰富

不过,现在理财子公司仍处于投资策略较为单一、研究能力较为薄弱的阶段。根据《中国银行业理财市场报告(2020)》数据,在银行理财的资产配置结构上,权益类资产占比仅2.31%。

光大银行与波士顿咨询公司联合发布的《中国资产管理市场2020》也显示,超过八成的国有及城商行系理财子公司股票投资以委外合作为主,股票池暂未建仓的理财子数量占比超过七成。

在业内人士看来,理财子公司探索权益投资的进度主要受到自身市场定位、客户群体偏好、投研和科技能力建设等因素的制约。“有的理财子公司给自身的定位是主要服务于母行的固收产品供应商或固收专家。” 波士顿咨询在调研中发现。因此,这类理财子在权益产品方面的进展自然比较缓慢。

另一方面,银行理财子当前服务的客群主要由母行继承,整体投资偏好相对保守,纯股型的权益类产品较难被客户接受,这也导致银行发行权益类产品的动力也不十分迫切。“因为股权类的风险比债权类的要大。因此它增加了银行控制风险的难度,也势必对银行的信用经营产生比较大的挑战,所以此类产品并不适合银行。”独立投资人程宇如是说。

"去年行情起来的时候,银行理财子其实发了一波权益产品,但是大家发现,后来股票市场一波动,投资者立马转向混合类,甚至资金直接都拿出来放到固收类产品里了。"一位理财子公司人士指出,净值化转型背景下,理财产品盈亏情况与投资标的波动紧密相连,银要行客户要受“大起大落”的权益类产品,也还需要一个进行投资者教育的过程。

中信证券也指出,资管新规要求叠加无风险收益下行的环境之下,理财产品收益不断走低,部分具有绝对收益需求的资金会从银行转向公募“固收+”市场。

从当前情况来看,银行理财子的主要方向仍是发展"固收+"类产品,即在固收产品的基础上增配含权资产,而非一步跨至权益类产品发行。前述《中国资产管理市场报告2020》中也指出,调研结果显示,仅有29%的机构会在今年发行股票直投产品。

"去年'固收+'类产品的表现很亮眼,预计今年这类产品也是会占据主流。"看懂研究员高级研究员卜振兴告诉记者,去年上半年债市波动叠加净值化转型这一背景,导致一些纯债类产品表现不佳,打击了一些客户。另一方面,股票市场的表现和债券市场对比明显,加之商业银行和基金公司之间的竞争正在加剧,也促使银行从单一的纯债类产品转向以“固收+”产品为主,“银行理财的产品种类未来也会越来越丰富。”他表示。

招兵买马初露端倪

从各家银行理财子公司发布的招聘信息中也可以发现,理财子们对权益类投研人才可谓"求贤若渴"。

例如,工银理财近期开放的招聘信息中,交易员岗位包含股票交易、债券交易两个方向,均注明有公募基金从业经验优先。此外,建信理财和光大理财也对投资与研究类人才的吸纳进行侧重。

有理财子公司人士告诉券商中国记者,其所在的机构对于权益类投资、国际类投资、研究类和金融科技岗位的人才需求都较为强烈,“大部分理财子公司成立时间较短,去年招聘又受到疫情影响。”该人士表示。

近期有多家银行理财子公司相关负责人也透露了正在招揽和建设权益类投研团队的进展。交银理财有关负责人表示,目前该公司已在债权类、非标类资产配置方面储备人才,“未来将逐步积累在权益投资方面的人才储备,提升权益类产品的主动管理能力”。

“理财子公司本来就是资管机构,在人员招聘上肯定是向投研方面的人才倾斜。”某理财子公司招聘人员坦言,当前以权益类投研人才最为缺乏。

卜振兴也表示,当前市场监管导向为房住不炒,而居民财富的积累与增长状态下,财富管理市场发展勃勃,这也对金融机构的专业性、多元化等金融服务能力提出更进一步的要求,“许多理财子公司开始积极拓展股权、商品等投资领域,也需要相应的专业人员”。

据了解,银行理财子公司携带母行基因,擅长债权类产品投研,但缺乏权益类投研人才,发行权益类产品的能力存在先天不足。而由于缺乏权益类投研能力,目前一些理财子公司在涉及以股票、基金为基础资产的权益类产品时,选择通过委外合作的方式展开。

此外,理财产品的不断丰富也对银行理财子的运营系统和技术架构提出了挑战。前述《中国资产管理市场报告2020》显示,当前有超七成理财子公司科技系统建设主要以外部采购为主,且优先满足固收业务需求,对于股票投资等新业务技术运营能力不足。

前述一位理财子公司人士向记者透露,该公司基本人员架构的组建已经完成,今年的招聘重点是科技人员。“但这类人才很难招,尤其是理解金融业务的科技人才。”该人士表示。

声明:证券时报力求信息真实、准确,文章提及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实质性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为你推荐

国庆长假露营又“翻红”?这些问题也逐渐显现
实际上,在今年国庆节日期间,本地游仍是假期出行主流方式的背景下,露营市场热度延续成为共识,从OTA平台的数据和销量也能印证这种趋势。
2022-09-3013:02
破净股集中在传统行业,12股市盈率低基本面优
目前破净股滚动市盈率在20倍以下的共有246只,估值较低的有振东制药、海航科技、ST广珠等,滚动市盈率均在3倍左右。
2022-09-3012:59
特斯拉否认大幅降价传闻,新能车板块依然被重挫
在特斯拉暴跌带动下,中概股新能源车板块全线暴跌。小鹏汽车盘中一度大跌超11%,股价再创历史新低;蔚来盘中亦重挫超11%,股价创4个月来新低;理想汽车一度跌逾8%。
2022-09-3012:48
自动驾驶大规模商用在即,A股高增长潜力股出炉
9月以来自动驾驶概念股整体表现低迷。截至9月29日,概念股平均跌幅达到7%,跑输同期上证指数。数源科技、东田微、通宇通讯、联合光电、华锋股份等跌幅超过20%。
2022-09-3007:53
  • 证券时报APP
  • 微信公众号
  • 证券时报APP
    发现投资价值
    打开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