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时报官方微信公众号

扫描上方二维码关注微信公众号

证券时报官方新闻客户端

扫描上方二维码下载客户端

首页新闻深度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新闻>深度

假私募频繁"爆雷",如何避免?资质很重要,合同仔细瞧,保本保收益坚决不要信

2020-07-31 00:00 来源: 券商中国 作者: 金凌

中国私募行业的清理整顿还在持续进行中,一批“挂羊头卖狗肉”的假私募在严打下陆续落网。日前,广州天河警方侦破一宗特大非法集资案件,涉案的深圳滨海基金公司非法吸收公众存款16亿元,涉及利益受损群众约2000人。

近年来,优秀私募以其投资范围的灵活性和产品多样性被国内高净值投资者逐步认可,不过少数违规私募的频繁爆雷也给投资者们敲响了警钟。应该如何选择私募管理人和私募产品?券商中国记者对多位业内专家进行了采访,专家建议注意管理人资质、投资团队、合同条款等关键点。

违规私募非法吸收公众存款16亿

广州市公安局新闻办公室7月23日通报:近日,天河警方在开展“飓风2020”专项行动中,侦破一宗特大非法集资案件,涉案的深圳滨海基金公司非法吸收公众存款16亿元,涉及利益受损群众约2000人。

天河警方查实,2016年至2019年12月期间,在未取得向公众吸收存款的资质下,犯罪嫌疑人林某等人利用深圳滨海基金公司名义,先后以20余个项目发行理财产品30余个,累计募集资金20亿元;2019年10月开始不能如期兑付,累计存量待付额16.34亿元,涉及客户人数1938人。

根据广州天河公安7月3日的查处公告,2020年3月12日,广州市公安局天河区分局依法对深圳市滨海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下称:滨海基金公司)涉嫌集资诈骗立案侦查。广州天河公安对滨海基金公司实际控制人林某等45名犯罪嫌疑人执行了刑事拘留等强制措施。

强监管针对行业顽疾

私募姓“私”应该如何理解?深圳证监局7月24日发布的一份私募基金监管情况通报揭露了证监系统对于私募基金行业的监管思路。

据这份通报披露,私募机构出现违规销售行为的核心源头在于没有守住“非公开募集”和“合格投资者”两条底线。

值得一提的是,在一个多月前,深圳证监局刚刚集中通报了131家重大违规私募管理人。其中,深圳前海汇能、新华财富、中金国瑞、前海东亚、中天财富等13家私募机构涉嫌存在非法吸收公众存款、集资诈骗等犯罪行为,已依法被移交公安机关查处。此外,还有82家失联被注销私募,以及36家异常经营被强制注销的私募。与此同时,多地证监局也在持续打击辖区内的私募机构违法违规行为。

投资私募注意以下关键点

怎样选购私募产品才能避免踩雷?私募排排网未来星基金经理胡泊向券商中国记者表示,投资私募前,第一步要先确认这是不是一家合法合规经营的私募机构,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来观察:首先是管理人资质,是否在基金业协会备案,旗下产品是否第三方托管;其次是公司有无负面新闻,比如公司实控人有无被列为失信人、公司是否发生过兑付危机等等;最后就是坚决跟保本、保收益的私募基金说不。

接下来是优选私募环节,可以从以下几个对策略影响较大的维度去考量:其一、从投研团队成员的学历和从业履历以及考核机制等方面入手,考察核心投研团队的稳定性和专业能力;其二、可以从策略类型、选股标准、投研体系、行业风格偏好、仓位管理方式等方面入手,考核私募策略的投资逻辑,了解清楚其策略的损益环境以及投研能力范围;其三、从风控团队和风控执行是否会受到大股东或者投研团队的影响以及风控流程制度的完善程度入手,考核风控的独立性和执行力;其四、从分析过往业绩以及异常正负收益情况入手,考核净值表现和策略的一致性,来判断私募基金管理人是否言行一致。

最后在购买私募基金环节,首先要了解私募产品的风险等级,根据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来寻找匹配的产品;其次要看这个私募产品是否有托管,以及投资方向是否在合同中有约定清楚;最后就是打款环节,杜绝向没有监管的个人或者公司账户汇款,如果是跟私募基金管理人直接购买,一般要求资金汇入基金产品的托管账户,如果通过代销机构购买,一般会打入代销机构的募集账户。

诺亚财富相关负责人指出,投资人参与私募类的业务,应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一、关注私募投资的“合格投资人”要求

私募投资是针对特定对象的投资品类,由于其投资的标的、流动性、投资退出方式、信息公开程度等方面均和公募类型投资有差异,故而国际和国内对于私募投资均设有“合格投资人”标准,同时针对不同类型的投资产品,其“合格投资人”的标准也可能存在差异。

二、关注投资产品与自身情况的适配性

与公募产品相比,私募产品在投资标的、流动性安排、投资退出、信息公开程度等方面是有一定差异的,所以投资人应当充分了解产品的情况后,从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审慎选择投资产品。尤其是高龄人群,通常该类人群的风险承受能力或者风险偏好会偏于保守、稳健,故而更要关注私募投资的风险是否与自身的实际情况相匹配。

三、认真阅读私募产品的合同条款

私募产品都是以契约合同作为资产委托投资的最重要的法律文件,对于资产管理人和投资人的权利和义务均进行了明确的约定,故在此提示投资人,在购买私募产品前,应认真阅读合同的相关条款,确认条款和所了解的产品情况相符合,同时对自身的权利义务有充分了解后再行签署。

“由于私募产品非常容易引起争议,因此相关销售机构都持续优化合格投资人购买私募产品流程,例如双录,也是再次提醒投资人购买私募产品应该注意的风险。另外,很多私募产品都有一些结构化的安排,所以投资人需要切实了解这些私募产品的产品结构。同时,清楚理解私募产品业绩报酬的计算基准,了解总计可能会支付的成本。”上述诺亚财富负责人称。

声明:证券时报力求信息真实、准确,文章提及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实质性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为你推荐

国庆长假露营又“翻红”?这些问题也逐渐显现
实际上,在今年国庆节日期间,本地游仍是假期出行主流方式的背景下,露营市场热度延续成为共识,从OTA平台的数据和销量也能印证这种趋势。
2022-09-3013:02
破净股集中在传统行业,12股市盈率低基本面优
目前破净股滚动市盈率在20倍以下的共有246只,估值较低的有振东制药、海航科技、ST广珠等,滚动市盈率均在3倍左右。
2022-09-3012:59
特斯拉否认大幅降价传闻,新能车板块依然被重挫
在特斯拉暴跌带动下,中概股新能源车板块全线暴跌。小鹏汽车盘中一度大跌超11%,股价再创历史新低;蔚来盘中亦重挫超11%,股价创4个月来新低;理想汽车一度跌逾8%。
2022-09-3012:48
自动驾驶大规模商用在即,A股高增长潜力股出炉
9月以来自动驾驶概念股整体表现低迷。截至9月29日,概念股平均跌幅达到7%,跑输同期上证指数。数源科技、东田微、通宇通讯、联合光电、华锋股份等跌幅超过20%。
2022-09-3007:53
  • 证券时报APP
  • 微信公众号
  • 点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