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时报官方微信公众号

扫描上方二维码关注微信公众号

证券时报官方新闻客户端

扫描上方二维码下载客户端

首页 > 新闻 > 评论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新闻>评论

“万物皆可炒”背后的经济思维

2021-04-13 09:26 来源: 每日经济新闻
每日经济新闻 2021-04-13 09:26

1499元的李宁鞋炒到了49999元!近日,“炒鞋”再次冲上热搜,引发热议。

从近二十年开始流行的炒房,到十几年前盛行的炒古玩、炒邮票、炒粮票,再到近年来流行的炒白酒、炒币、炒鞋、炒盲盒,以及黄牛们热衷炒作的时下新款手机、手表、水浒卡、签名、键盘、汉服、光碟等,像2020年初市场短缺的熔喷布,甚至有传言麦当劳绝版塑胶吸管都能被爆炒。

利益驱使,必然是“炒货”的起点。当想着赚钱的人,看到贵州茅台酒的价格越陈越贵,看到有人愿意用数千元收购二十年前干脆面里面的水浒人物卡,看到有东西被爱好者们高价抢购、珍藏,便误以为或欺骗自己认为几乎所有的商品都能通过炒作来获取利益。殊不知,和贵州茅台同一时期不知名酒厂的白酒,有时降价也无人问津;许多和水浒卡同一时期的各种卡片、纸牌、玩具,随着那代人的成长而逐渐被遗忘,只有个别的商品因为某些价值变得昂贵起来。

可参与炒货的人们,只会看到商品价格的上涨,从而硬拉着各行业向“炒”挤去。如今,“炒”已经成为“盈利指向”的代称,并作为一种常态形成了产业链,成就了一个万物皆可炒的时代。这可不是褒义,因为将没有金融属性、没有大众认可收藏价值、没有广泛消费人群的商品作为一种“投机商品”,注定有人要为最后的泡沫买单。

“郁金香泡沫”是有记录以来最早的“炒货”,与“郁金香泡沫”相同,人们为了后期的盈利而争相购买各类产品,考虑的不是这些产品或物品的实用性或其内在价值,而是期望市场“供不应求”后价格的长期、无限地上涨,在这个过程中的每一次交易都很可能就是最后一次交易。炒货过程中,货币与物品的交换仅是财富的转移,商品本身不会发生变化,交易过程中间不会创造新的价值,只会加大购买者的购买成本,并会不断地吹出一个个泡沫。

即便是价格已经不可思议,也会有胆大的人敢于继续倒腾,这并非他们天生胆大,而是在价格居高不下且屡创新高的情况下,产生更为坚定的赌徒心理——认定价格会继续上涨,以及“韭菜不会是我自己”的侥幸。一旦有人无法坚持,击鼓传花的游戏偃息旗鼓,价格走高的神话自此消失。当然了,提前离场的炒作者已经转战另外一条“炒”线,因为他们深知泡沫定会破灭,因此会站在收割韭菜的前沿。

如同传销,如同庞氏骗局,炒客们手中不变的是同一件商品,变的是不断走高的价格。有人问,凭什么黄金放着不变就可以升值,凭什么房子放着不动就会猛涨,凭什么鞋、盲盒、虚拟货币就不能涨?当然可以涨,只要在法律规定范围内想怎么涨就怎么涨。商品买卖本就是一种公平交易行为,卖方确定的价格、买方同意的价格,买卖双方你情我愿。

贵金属之所以引人注意,是“金银天然是货币”的属性决定,通过购买黄金、白银等贵金属保值,是不少人热衷投资贵金属的原因;房价之所以疯狂,是因为不动产多属性的叠加,既是稀缺品,又是资产,同时还是价值体现;股票之所以能吸引成千上万的人,可以认为原因在于炒股是对某家公司未来发展预期的投资,投资者根据自己的投资喜好,将资金投给对应上市公司以协助企业融资发展,未来则可以根据企业实际发展情况获得收益。成熟的、有对应规则的投资方式,其本身会因为内外因出现各式各样、或轻或重或无所谓的风险,但对当前新兴的投机、炒作等方式,会显得安全一些,至少不会是一个接一个的坑,因为当炒作成为一种常态,商品使用的刚需人群也会转向投机,继而使得各行业市场乱象一片。

但是,炒作从本质上来讲都是一样的,目的都是为了获得不菲的收益,无论炒什么、怎么炒,都是典型的市场投机行为,高风险都如影随形。等到泡沫退去,就能够看到真正的价值究竟是什么。

声明:证券时报力求信息真实、准确,文章提及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实质性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为你推荐

国庆长假露营又“翻红”?这些问题也逐渐显现
实际上,在今年国庆节日期间,本地游仍是假期出行主流方式的背景下,露营市场热度延续成为共识,从OTA平台的数据和销量也能印证这种趋势。
2022-09-3013:02
破净股集中在传统行业,12股市盈率低基本面优
目前破净股滚动市盈率在20倍以下的共有246只,估值较低的有振东制药、海航科技、ST广珠等,滚动市盈率均在3倍左右。
2022-09-3012:59
特斯拉否认大幅降价传闻,新能车板块依然被重挫
在特斯拉暴跌带动下,中概股新能源车板块全线暴跌。小鹏汽车盘中一度大跌超11%,股价再创历史新低;蔚来盘中亦重挫超11%,股价创4个月来新低;理想汽车一度跌逾8%。
2022-09-3012:48
自动驾驶大规模商用在即,A股高增长潜力股出炉
9月以来自动驾驶概念股整体表现低迷。截至9月29日,概念股平均跌幅达到7%,跑输同期上证指数。数源科技、东田微、通宇通讯、联合光电、华锋股份等跌幅超过20%。
2022-09-3007:53
  • 证券时报APP
  • 微信公众号
  • 证券时报APP
    发现投资价值
    打开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