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1日下午,上海举行第90场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上海市卫生健康委主任邬惊雷通报称,1月21日,上海新增3例本土确诊新冠肺炎病例。
“经上海市疫情防控指挥部研究决定,将黄浦区昭通路居民区(福州路以南区域)列为中风险地区,上海市其他区域风险等级不变。”他提醒,中风险地区的市民原则上不离沪,确需离沪的须持7日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
调整为中风险地区
邬惊雷在会上通报,新增的3名病例中,1名是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外包后勤保障人员李某某;1名是与李某某住同一小区的邻居,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相关人员;1名是李某某的朋友。
截至目前,上海已追踪到上述3名病例在沪密切接触者71人,37人首次核酸检测结果为阴性,其余正在检测。已落实集中隔离医学观察措施,待24小时后再进行采样复核。上海已排查到密接的密接78人,25人核酸检测结果阴性,已落实集中隔离医学观察措施。已筛查相关人员14411人,10971人检测结果为阴性,其余正在检测。
邬惊雷介绍,已对相关场所的物品、环境进行采样,共采集661件样本,4件核酸检测结果阳性(均与李某某有关),140件结果阴性,其余正在检测。目前,上海已经对肿瘤医院(徐汇院区)、仁济医院(西院区)实施闭环管理,暂停门诊服务。
上海市黄浦区副区长左轶梅透露,黄浦区昭通路居民区调整为中风险地区后,已经同步实施封闭管理。
但由于该区域属于老城厢,房屋结构属于二级以下旧里,较长时间小区封闭管理会对居民的日常生活造成极大不便。经慎重考虑,确定采取组织居民入住宾馆集中封闭管理,“已启动分批闭环转运至宾馆。”
左轶梅表示,居民在宾馆集中封闭管理期间,将进行14天健康管理,包括每天自测体温2次,并将测量结果报驻点工作人员。同时,隔离期间严格实施发热筛查零报告制度,并于第12天进行核酸检测复查。
数周内能控制疫情
“疫情到来出乎意料又在意料之中。“上海市新冠肺炎临床救治专家组组长张文宏表示,复旦大学病例是通过主动筛查发现的。
基于全国疫情的新形势,上海出现本土病例不是偶然事件,关键在于后续处理是否可以及时控制住。张文宏表示,上海通过“快速反应,及时处置,精准检测,动态清零”的策略,疫情可以在未来几周内得到控制。
“这次疫情提醒大家要进入常态化防控,疫情并未离我们远去。”张文宏提醒市民,在日常生活中还应牢记防疫“三件套”(佩戴口罩、注意社交距离、保持个人卫生),春节期间也要牢记防护原则,“上海市民可以过一个祥和的春节”。
对于上海下一步防控举措,邬惊雷表示,上海将加强发热门诊建设,提升医疗救治能力。强化发热门诊的筛查能力。完成发热门诊标准化建设,在具备CT配置条件的发热门诊全面配置专属CT,确保检验、影像检查等“六不出门”,同时,备足隔离观察床位;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发热哨点诊室,与医院发热门诊一起构成严密发热监测网络。
同时,上海将加强核酸检测能力建设,按照“应检尽检、愿检尽检”的原则开展检测工作。目前上海已有125个核酸检测机构,最大日检测能力达到72.8万份。
声明:证券时报力求信息真实、准确,文章提及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实质性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